-- 作者:joekoe
-- 时间:2014/11/8 11:00:22
-- 【转帖】命运自主 贵人相助——解析李娜的致谢名单
李娜的最新一条微博就是她的“退役告别信”,这是李娜第一次发原创“长微博”。截止到发稿时,这条“长微博”的转发量已超过20万次,评论更是超过100万条。但很可惜,这也将是作为职业球员的李娜发送的最后一条微博了。自此之后,这位两次大满贯得主、中国和亚洲网球开拓者的人生将迈入另一个新阶段。
这封将近三千字的“退役告别信”言辞诚恳,情真意浓,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李娜特意拿出三分之一的篇幅以连发21个感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除了没有感谢党和国家,可以说这是一份不能再周到的致谢名单了。即使自诩为“生活在地球的外星人”,即使被喻为“心敢比天高”的“出头鸟”,但李娜并没有忘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感谢你们 我的母亲-感谢您无限的帮助和支持。不管是欢笑还是泪水,您永远都陪在我身边。 我的父亲-您太早前就离开了我的生命,这完全改变了我整个人生。您是我生命中的太阳,因为您我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虽然母亲李艳萍从来不敢去现场看女儿打球,父亲李盛鹏更是在李娜14岁入选湖北网球队、成为专业网球运动员那年(1996年)就离开人世。但父母就是父母,是每个人不可能绕过的人生起点。感恩,首先就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李娜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爱和亲情,而她惊人的运动天赋更多来自父亲的遗传基因。
姜山-你陪伴我已经20年了。你是我的全部,我也很感激能和你共享人生。
我们再也看不到小眼睛的姜山在球员包厢里紧张地咬手指了,还有颁奖仪式上被妻子当众“开涮”后露出憨憨的笑容。在李娜团队中,人们习惯称姜山为“姜总”,因为他什么都得管。李娜退役,意味着姜山也将从“行政总管”的位置上卸任,真正回归到“二人世界”当中——希望尽快是“三口之家”吧!
启蒙教练-夏溪瑶教练和余丽桥教练,是你们把我带上了网球之路。
夏溪瑶当年把7岁的李娜从羽毛球队挑到网球队,相当于给中国网球捡到了一块“瑰宝”。中国不缺羽毛球世界冠军,但亚洲却因此多了一个大满贯得主。余丽桥的“传统训练法”也许压抑了李娜部分天性的自由发展,但也给李娜带来了根底牢固的网球基本功,为她以后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网球协会,孙晋芳女士-感谢你们为中国网球事业做出的开拓性的贡献。
从主管机构到掌门人,李娜都谢到了。尽管有过纷争和矛盾,但毫无疑问,孙晋芳和李娜是中国网球所谓“黄金十年”里彼此呼应的两个标志性人物。李娜所说的“开拓性的贡献”,一定是指2008年北京奥运后孙晋芳推出的“准职业化”的“单飞政策”,而她本人正是飞得最高的那只“出头鸟”。很难想象,在原有的“国家队体制”下,李娜会有成为大满贯冠军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在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孙晋芳和李娜都做出了勇敢而正确的选择。对李娜来说,她还必须感谢孙主任2004年“三顾茅庐”力邀她复出,不然她的人生也会是另一番局面。
湖北省体育局,胡德春局长-感谢体育局多年来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这是李娜这一代运动员无法回避的另一层“养育之恩”,但李娜也以自己异常出色的运动成绩和堪称传奇的职业生涯“反哺”了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当然,从有些人的角度来看,她也许应该做得更多才够。
女子网球协会-感谢你们对女子网球的热情,以及为全球女子网球的发展做出的辛勤努力。
李娜说的其实都是WTA应该做的分内之事。从斯黛西.阿拉斯特女士的表态来看,似乎WTA感谢李娜更多。没有“金夫人”就没有WTA,阿拉斯特说李娜是“亚洲的‘比利.简.金’”,意味着没有李娜,就没有现在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
香港的陈鸿昌先生-感谢您在2008年当我最初决定要成为一名职业的网球运动员时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是您让我坚定了我的决心。
陈鸿昌是香港一名钟情网球的爱国商人。在单飞初期,给包括李娜在内的金花提供过资金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
托马斯.赫格斯泰德-是您把我带入了职业的网球运动。
2006年托马斯成为当时国家网球队引入的外教,他以职业网球的视野认可了李娜的网球天赋并承诺可以将其带入世界前十。2008年—2010年,托马斯作为李娜团队中的主教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老托”不仅是李娜进入职业网球圈的领路人,瑞典人还让李娜认识到大满贯并非遥不可及。
迈克尔.莫滕森—感谢带我拿到第一个大满贯。
丹麦人和李娜为期3个多月的合作,大概是女子网坛历史最神奇的一段师徒关系:他们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彼此相遇,携手走过一段奇幻法网之旅,然后迅速分开。李娜和莫滕森不知是该互相感谢,还是该感谢命运自有安排。
卡洛斯.罗德里格斯—你引导我超越极限。
李娜终于还是跟卡洛斯一直合作到退役了——离开卡洛斯之后,李娜也再未能回到赛场上。虽然这不是卡洛斯的本意,这样的结束方式也并非李娜的初衷,但李娜的退役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卡洛斯的难以替代。也许卡洛斯今后的执教工作还会证明:李娜同样是无法复制的。从29岁的“一满贯”到31岁的“二满贯”,卡洛斯带领李娜完成了许多她自己都未曾设想的超越。但在32岁到来之后,当作为球员的李娜失去了卡洛斯的辅佐,她也终于抵达了自己的极限,不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现在一定又会有人质疑卡洛斯的训练方法,但李娜的澳网冠军奖杯摆在那里,对这个问题唯一有发言权的就是李娜本人。
阿历克斯-斯托贝尔—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照顾,以及在我最低谷的时候给我鼓励。
2010年3月,经托马斯介绍,体能师阿历克斯加入到李娜的团队当中。李娜说过:“自从他来了以后,我的膝盖就没再遇到过大麻烦。”但德国人终究不是华佗再世。也许李娜还可以感谢他的一点是:谢谢你把莫滕森介绍给我。
埃里希.罗密贝克和约翰尼斯.维贝尔-感谢你们帮助我一次又一次的远离伤病和痛苦。
两位德国运动医学专家一共给李娜的膝盖动了四次手术,前三次(尤其是2008年底的那一次)都保证了李娜能以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出现在球场上。如果不是那几条黑色的肌效贴提醒,健步如飞的李娜会让我们忘了她劳损性膝伤的存在。但妙手仁心也抵不过高强度训练比赛所导致的退行性病变,今年温网后的第四次膝部手术宣告了李娜职业生涯的终结。
张楠和耐克团队-你们是我的指明灯、我的支持力量和我最强大的啦啦队长。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与耐克的合作贯穿了李娜职业生涯的始终,直到一座以李娜名字命名的大厦屹立在上海市区。在耐克美国本部,这是乔丹、桑普拉斯等体坛巨星才能享有的荣誉。单飞之后,曾有多家国内运动品牌与李娜接触并开出高额赞助费,但李娜不为所动。这其中以张楠为首的团队在李娜心目中的信任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双方也得到了“共赢”的局面。
麦克斯.埃森巴德和IMG公司-你们是最棒的团队,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
在埃森巴德的打造下,莎拉波娃和李娜成为女子网坛最富有的两名球员。在李娜的退役告别信中,我们知道球员李娜要挂拍了,但她依然是埃森巴德的重要客户,他们还有很多合作项目需要继续推进。当然,也都与网球有关。
我所有的赞助商们-感谢你们在我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给予我的支持。
虽然李娜不必为了赞助商合约勉强打球,但放下球拍的李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依然巨大,甚至会因此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她的商业代言能力会以新的角色出现。
我的亲属、朋友以及每一位给予我职业生涯帮助过的人们-感谢你们长期以来的陪伴和支持。
并不是每一个帮助过李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大众面前。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李娜在成为大满贯得主前就与其相识的故交,也有少部分是李娜成功后才结识的新朋。
我的同行球手们-你们是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我非常感激和尊重你们所有人。
这里的“同行”,我宁愿念成“tongxing”,而不是“tonghang”。跟李娜同代的金花,虽然光芒都不及李娜绚烂,但也都在中国网球的发展历程上留下了各自的独特印记。而对之后的小花、小小花和小草们来说,李娜既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但由于历史际遇,也是短期内无法赶超的对象。
媒体朋友们-感谢你们关注并且报道我的网球生涯,促进网球在中国及全世界的发展。
这是一个泛泛的感谢。李娜与媒体的复杂关系,也许会成为公关培训教材的一个经典案例。二者之间有过激烈的冲突,却也于有意无意间造成最为广泛和强烈的传播效果。在媒体层面,关于“李娜现象”的争论和探讨早就超脱了网球圈或体育界的局限,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学的意义,也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于“职业体育”的思考。退役之后的李娜还会接受采访,参加新闻发布会,最大的区别是她会以人生或职场赢家的面目出现,而不必再跟记者纠结于赛场的胜负得失。
全球的网球粉丝们-感谢你们对网球这项运动坚定的支持,也感谢你们陪伴我每一场比赛。
李娜的鲜明个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妇女乃至中国国家的形象,使她成为最具“符号学”意义的中国运动员。李娜的出现,也改变了女子网坛的竞争格局和版图分布。可以说,网球世界改变了李娜的人生,李娜的人生也改变了网球世界。
最后,感谢中国的粉丝们-感谢你们追随网球的潮流并不离不弃。我非常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无条件地给我爱和力量。让我达到一个又一个顶峰。有了你们,中国网球的发展将永无止境。
李娜是世界的,但首先还是中国的。近些年来,李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不断创造中国网球的各种历史,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中国网球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现在当李娜累了,我们能不能在她身后留下的一片开阔地上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或路径?如果给不出确定的答案,那我们也就根本担当不起李娜这最后一个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