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

-  深圳市越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越通网球俱乐部  (http://www.yuetongsport.com/)
--  越通论坛  (http://yuetongsport.com/joekoe/forum.asp)
---  休闲娱乐  (http://yuetongsport.com/joekoe/forum_list.asp?forum_id=7)
----  网球知识系列介绍之一     (http://yuetongsport.com/joekoe/forum_list.asp?forum_id=7&view_id=4764)
--  作者:shiyuchun
--  时间:2010/6/21 9:51:06
--  网球知识系列介绍之一
网球知识系列介绍之一
网球 文明运动

原国家体委球类司干部 杨明训 2004-5-14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日渐丰富,必然要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体育活动。物质生活越加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体育运动的诸多项目中,许多人选择层次较高的网球,是它在健身之余,还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宏扬网球文化的魅力。网球运动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标志,是文明的运动。
从“贵族运动”谈起
在我国的书藉报刊上,人际交往中,提到网球,往往被称为“贵族运动”。为何有此称呼,需从网球运动的历史谈起。
网球初期流行于法国,公元13、14世纪盛行于宫廷、寺院。法王路易十世、十一世、十三世,法兰西斯一世,亨利二世、四世都是网球爱好者。路易十四打网球患感冒而不治身亡。网球传到英国,英王查理一世、二世,爱德华三世、七世,亨利七世、八世,乔治五世均有此好。名称由法语TENEZ演绎为英文TENNIS。当时的宫廷、教堂和皇家园林建有网球场,贵族、僧侣们亦热衷于此。这是古式网球,通称Court Tennis(注)。可见古代网球曾是“贵族运动”,虽然后来也推向市民阶层。
近代网球创始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出生于英国。1873年,他在一次游园会上把自己设计的一套适合户外的网拍击球运动,作为草坪上的娱乐活动推出,受到人们欢迎。随后在伦敦的温布尔顿全英槌球俱乐部修了草地网球场推广。1874年,近代网球传入美国,是一位叫玛丽•奥特布里奇在百慕大休假时,从英国驻军那里学来的。她回到纽约州的斯塔腾岛,在板球和棒球俱乐部内修了网球场,将近代网球在美国推广。温菲尔德推出草地网球的游园会,温布尔顿和斯塔腾岛上的俱乐部,能挤身其间者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是19世纪社会上层的绅士、贵妇人。可见,近代网球也始于“贵族”,通称Lawn Tennis。
但是,无论是古代的Court Tennis,还是近代的Lawn Tennis,在西方并没有挂上“贵族运动”的称号,没有人称它是“贵族运动”。文字上也见不到Noble Tennis(贵族网球)或Noble Sport(贵族运动)的记载。
把网球运动称作“贵族运动”,是我国世俗的说法,泛指有钱人参加的运动。这同网球的起源有关,更同我国网球的发展关联。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廷签订了南京条约,开辟五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通商。西方的官员、商人、传教士、驻军络绎而至,将网球带进中国。文献记载,1848年上海就有外侨拍打古式网球。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清廷签订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门户洞开,近代网球被西方人带到沿海及内地许多城市。起初是外国商人、官员、白领这一阶层健身自娱的活动,逐渐地,中国的富裕阶层也参与其间,成立了各种网球会和俱乐部。基督教的青年会,开展体育运动是它的重要活动,把网球推广到各地的教会学校,引发了中国师生的兴致,且旁及其它学校。教育界的许多名人,如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山西大学的王宪(三十年代网坛双姝王春菁、王春葳之父)等均带领师生参加网球活动。他们当中,有些是在留学期间已爱上网球。那些年代,无论是外侨、中国的白领、学校的师生,能热心参与网球运动者,大都是家境富裕,有一定经济实力,说它是有钱人参加的运动并不为过。
在旧中国,有一近似贵族的群体喜欢打网球。代表人物如溥仪、张学良、顾维钧、商震、杨森、范绍曾诸人。他们都是有钱人,极具影响力,追逐应和者也是有钱人。
从上述网球发展的历史来看,它兴起于宫廷,传播于贵族之间,传入中国以后,又是在有钱人中开展,其中不乏既富且贵的人,把网球称呼为“贵族运动”似亦无可厚非。
时光荏苒,已辗转进入21世纪,网球运动出现空前发达的局面。参加者亿万人,被誉为第二运动。如果我们现在仍然人云亦云或心存偏见,把网球称作“贵族运动”,就大有商榷和正名的必要了。
首先,古代网球虽然兴起于宫廷,可随后亦流向民间。有资料记载,法国当时有1000多个古式球场,英国有100多个,其中很多是公共球场,市民阶层可以参加。
其次,近代网球从1873年兴起以来,130年间发展很快。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腾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球已是亿万人参与的活动,在发达国家中是大众化的体育运动。
再说,网球传入中国后,初期是在外侨、官员、白领、知识阶层中发展,后来亦向民间发展,有些省市的公共体育场中不乏网球场地。旧中国的7届全国运动会,每届都有网球比赛;学校间、地区性的比赛十分频繁,参赛者并非都是豪门商贾或其子女。
新中国成立以后,网球正是受到世俗称之为“贵族运动”的影响,许多人目之为资产阶级的娱乐工具,而被误解,无形之间消散。北京原有的100多片球场只剩下10多片,上海的几十个网球会、俱乐部只剩下几家。后来虽然有所恢复,但发展缓慢,只在少数特定人群中开展,球场不过百片,从者仅逾千人。到了文化大革命,由于它是“贵族运动”,是资产阶级的玩意儿,遭到灭顶之灾:人去场空,举国之内,见不到网球活动的踪影。网球受“贵族”这一名称之累太沉重了。盛名之下,其实不副。
网球运动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推向大众,是在拨乱反正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开始由少数人参与扩散到现在的百万人加盟。但它仍然受到“贵族”二字的羁绊,不管你是有意或无意说它是“贵族运动”,都会对发展这项运动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贵族这个词有它的特定含义。中世纪的欧洲,“贵族”是指家世显赫、有身份地位的人,富商大贾戴不上贵族称号。旧中国那些打网球的有钱人,同贵族更是沾不上边。即使是溥义,打网球时也只是中华民国的普通公民。
综上所述,网球虽然兴起于宫廷,但并未为贵族所垄断;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亿万人喜欢的运动。“贵族”二字早该束之高阁。今后不应再使用“贵族运动”这个复合词了。如果要在名称上显示网球的运动价值,把它称作“文明运动”倒是名副其实。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传承精神文明的作用。
文明的运动
网球常被人们誉为一种文明、高雅的运动,它的含金量比许多运动项目丰富。这和它兴起于贵族、流传于社会上层不无渊源;在传承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古代网球在贵族中流行。出于健身和娱乐的目的,具高尚情操,无功利主义。传播到民间后,曾经变味,变成了一种赌博的游戏。人们来到网球场,钱放在网下竞赌,胜者把钱拿走。这种赌风越来越盛,以致喜好古式网球的法王忍痛割爱,于1369年颁布禁令,不准在巴黎打网球。英国和荷兰也在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叶颁布了禁打这种网球的法令。迨至16世纪,古代网球又发展开来。凡尔赛宫和白厅都修整了Court Tennis场地,赌博从此绝迹,传承了娱乐和健身功能。时至今日,近似博弈的彩票在网球活动中也无处寻觅。更看不到某些球场上那种为博彩、为发泄而声嘶力竭的呼嚎打闹场面。
我们从古典名著和电影中还能看到中世纪的贵族和绅士生活中的风貌。诸如社交礼仪、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无不循规蹈矩,行止有度,被誉之为高尚、典雅。那个时代,上网球场有些什么规矩,无从考查。但是从近代网球早期的图片中,仍可窥见遗留的痕迹。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着装。无论是在庭院、在俱乐部自娱,或是在赛场竞技,都穿着代表圣洁、清纯的白色服装。男士长袖长裤,女士长袖长裙,鞋袜都是白色的。时代的变化和运动自身发展的需求,使T恤衫、短裤进入球场,色彩亦可选择。女性的选择余地更宽,她们可以穿着各式无袖裙装和背心短裙上场。虽然如此,白色仍是网球服装的基调。多伦多草地网球俱乐部内,至今还挂着“不着白衣白鞋者不得入场”的牌子。网球场上,很难见到打赤膊穿背心的男士和穿着暴露的女子。即使是拍了许多性感图片的网坛美女库娃,她在球场上的装束也很规范。毕竟这是一项有着文明传承的高雅运动。
网球场上有许多成文不成文的优良传统。比如不得随意走动,不得高声喧哗。看来似乎很平常,实质上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对运动员的尊重、对裁判员工作人员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也体现个人的尊严。一场高水平的网球比赛,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比赛进行当中,他们聚精会神、甚至屏住呼吸欣赏球星的精彩表演。偌大空旷的网球场上,除了来回的击球声外,听不到不和谐的杂音。当每一分结束时,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球员、球艺由衷的赞赏。这才叫看网球比赛,是享受艺术,是陶冶情操。设想一下,如果比赛进行当中,喧哗声此起彼伏,手机声不绝于耳,看台上走动频繁,加上香烟缭绕,这不仅使比赛难以进行,更多的是暴露了对礼仪的无知和文化素质的低下。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来,许多爱好网球运动的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品位。过去,穿件背心上场,或是出汗嫌热、脱衣赤膊者不乏其人,包括头面人物在内;如今,这种不协调的装扮已很少见。过去,贵宾席上不乏高谈阔论、随意走动者;如今,观战者沉醉于比赛的魅力,全神关注球赛。前年在上海举办的大师赛,球星的水平是一流的,观众的水平也上升到一流,当然有些方面仍须提高。忆及十多年前,博格、康纳斯、张德培、阿加西、埃德博格诸多名将在北京、广州比赛时,主裁判、赛事监督无可奈何地暂停比赛维持赛场秩序的情景,真有天壤之别。这些,都是人们在参与网球活动的过程中,知识增加、行止文明、精神升华的结果。球场上的优良传统还有很多,比如信任制体现诚信,长盘制培养毅力,尊重对方体现人的尊严,适度奖惩出于道德规范,注重礼仪乃良知的转化等等。只要用心观察体会,就会发现网球运动的人文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受到网球文化的熏陶,提升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洗涤心灵。
前面提到的这些优良传统,无论是源自贵族、绅士,还是民间、市民,都是网球发展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在网球场上传承文明,它所宏扬的是网球文化,更是人类的良知、理念和价值。优良的文化传统具有历史的韧性,它超越时空,超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财富。
网球运动发展至当代,它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了,一次大型网球赛事,聚集了众多球星,也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四大公开赛,每个比赛不下50万观众群体,来到现场欢渡网球的节日。他们在欣赏精彩的球赛之外,可以选购各种网球装备和时尚用品;可以领略饮食文化的美味;可以参观网球博物馆、展览陈列馆,购买心爱的纪念品,收藏品;可以同仰慕之星交谈、留影、签名;可以看到影视歌星的表演,听到摇滚乐的歌声;可以看到无数啦啦队不同的装束,展示异域风情;可以参加网球游戏,获得奖品,还有球星们的文艺晚会和舞会等等。联合会杯是世界女子网球团体赛,每届都要评三名最佳入场服。有的国家,服装厂商精心为代表队设计新颖的队服,有的代表队穿着她们的民族服装。开幕式上,姑娘们硕长的身材,配上时尚合体的服饰,一队队步入会场,婀娜多姿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温布尔顿大赛。每日接送球星的小轿车,不仅车型色调一致,司机全是着连衣花裙、披金色长发的靓丽女郎,球星美女赚人眼球。总之,主办者竭力把赛事办得热闹,充满文化氛围,使参观者既观看了比赛,又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犹如打完一场球后那样,既有锻炼身体、全身通透的愉悦,又得到精神满足的享受。
我国的网球赛事,长期以来除了比赛没有其它活动。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际球星参赛和市场机制以来,比赛期间增添了新的内容:网球服装器材的展示,网球游戏和抽奖,球星同球迷见面,球星做业余辅导,这几年又办起各种展位、展台,项目逐渐增加,文化经济气氛渐浓。水井坊杯网球赛是一项业余的大城市团体赛,却在比赛期间举行网球文化讨论会、网球摄影展,宏扬网球文化,拉抬了赛事品位。《网球天地》杂志联手北京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我国率先开办网球节,请来几十位文体明星助阵,把文化、经济内容融合到活动的全过程,使球迷沉浸在喜悦的节日里。最近几年,上海的大赛办得不错。大师杯赛、公开赛文化内涵丰富,节日气氛浓厚,球迷欢迎,国内外好评如潮,口碑极佳,有了品牌效应。我国乃泱泱大国,应当多创造几个知名品牌的赛事。但愿今年北京的中国公开赛,成为中国网球的节日:展示网球文化,发展网球经济,凝聚网球情结,推动事业发展,让全中国的网球人领略网球的魅力,感受节日的气氛。
经济发达推动网球运动
前面提到,网球运动比其它一些体育项目的含金量高,着重谈的是精神方面——文化底蕴和内涵。在物质方面,它的含“金”量——金钱的投入,也比许多球类项目要高。比如修建或租用场地,购置球拍、球、鞋、服装(还很讲求档次),参加比赛要支付费用。只有人们生活富裕了,才有条件积极参加。网球运动的兴旺发达,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网球运动发展最快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本土没有受到二战破坏,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全国2亿5千万人,网球人口(注)4千万,平均6个美国人中有一个人打网球。西欧本是富庶之地,无论是经济和网球都有基础,恢复也很迅速。法国5800万人,网球人口700多万,8人中有一人打网球,日本二战以后,经济凋疲,百废待兴。60年代后复苏,经济腾飞,一跃而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网球随之振兴。亚洲一些高水平、高投入的国际比赛,如联合会杯、公开赛、大奖赛都在日本举行。狭小的国土上修建了上万的球场,修建了可容纳上万观众的中心场地。网球人口超过600万,12个人中有一人打网球。印度的男子网球技术水平,在亚洲堪称老大,多年来独占鳌头。但它绝不是网球大国,经济发展缓慢,网球人口远远低于我国。
我国的网球运动,拿解放前与现在相比,拿文革前与现在相比,都可以套用一古话:昔者,属而和者千百人;而今,属而和者百万人。这一百万人的数字,是中国网协前年披露的。这一数字,不仅反映我国网球运动的兴盛。而且反映我国发达兴旺的经济形势。
近1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接近两位数的增速攀升,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城镇人口年均收入早已超过1000美元。朝着全面小康的水平前进。网球运动顺应了这种形势,推向社会各阶层;一般群众囊中不再羞涩,追求时尚,乐于打网球健身。以北京为例,20世纪70年代前,只有3片室内球场,20片室外球场,参与者不过200多人。当时全国有十几个省市开展网球活动,按场地、人数排列,北京居老二(略逊于上海)。跨入21世纪,北京已拥有球场500片,其中室内球场120片,网球人口20多万。在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区都有网球活动,网球人口100多万。球场数量,中国网协前年披露的是4000多片,按递增的速度估算,到今年应该接近6000片了。这么多的网球场,这么多的网球人口,呈现出网球的普及趋势。不同层面的人,可以选择不同水平的消费方式。如果你是大款、大腕,可以租用每小时150元的球场,花同样的人民币请教练指导和陪练;可以手握价值不菲的球拍,穿着名牌服装上场对阵。如果你是领导、名人,享受同等水平的消费时,或许会获得特殊的优惠。如果你是工薪阶层,可同球友合租每小时10——50元的场地,购买价位适中的球拍,穿着普通的运动衫裤参加活动。如果你是学校师生,打一场球只花几元钱。更有一类最低消费者,他们到公园、广场寻找空场地,拉起网子打将起来,每日不停。网球圈里,高消费、低消费任君选择。虽说它的含“金”量比有些项目要高一些,还是能被中等收的人们接受。
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们收入平稳较快增加,对文化生活和强身健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其中蕴藏着网球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将把网球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
最后,重复一下本文的论点:一,为网球运动正名,今后不再称它为“贵族运动”,让这一称谓在网球场上消失。二,网球运动是传承精神文明的载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来到网球场,就要想到“文明”二字,体现文明。网球运动是“文明运动”。三,经济越发达的社会,网球运动越发达,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蕴含着网球运动的蓬勃生机。
网球运动的前景无限美好!

注:一、关于网球人口
我国对“体育人口”的定义是:每周运动3次,每次1小时。
有人提出“网球人口”是不是按这个标准算的?本文中提到的“网球人口”,不是按这个标准计算,而是泛指参加网球活动的人数。20年前,美国网协公布的材料,全国共有33,949,000人打网球,其中三分之二每月打3次以上,另外的1000万人只是“有时”打打。现在美国有4000万人打网球,“有时”打打的人会更多,还不知道包不包括爱看网球比赛的球迷(网球球迷基本上是这项运动的参加者)。本文中提到其它国家的“网球人口”,都和美国类似,伸缩性大、涵盖面大,不是准确的统计数字。
中国网协披露的全国网球人口已“超过百万人”,指的是参加各地举办的“各类业余网球赛事活动和参与网球健身锻炼的人数”,本是个约数,是从体育、网协系统收集到的不完整的数字,不是通过科学、完善的统计方法和程序得出的数字,同样是不准确的。本文中“网球人口”的含义是:经常参加网球活动的人。这个“经常”,可以是一周3次,也可以是一月3次,甚至次数可以再少一点,只要你能保持长期作为网球大家庭的一员就行。
二、关于Court Tennis
“Court Tennis”意译为庭院网球,是古式网球的代称,同Tennis Court(网球场)的意思不一样。
网球运动的早期,是用手掌、木板击球的游戏,法语名叫“Lejeu de paume”,是在室外打。另有一种在室内打的名叫“Lejeu Court Paume”。后来出现Tenez这个词,原来的拼音是Tenetz ,演变为英文Tennis。英国把它称作Real Tennis,美国始终称这种游戏为Court Tennis,一般通称也是Court Tennis,是指四周有围墙的院落里的场地。Court Tennis球场的大小有材料记载它长110英尺,宽38英尺,至于形状质地、设备没有见到记载,据说英美仍保存了几片。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多伦多草地网球俱乐部里,见到一小片用核桃大小鹅卵石铺陈的场地,主人介绍说是Court Tennis的一角,保留下来供人观赏。面积也就四分之一球场大小,有护栏,很整洁。当时在我脑海中的反应是这种地面,怎么跑动;球反弹无定向,怎么打?现在想来,是自己孤陋寡闻。古式网球,打的并非我们今天的无缝快速球。(1887年,首届温布尔顿比赛用的是法兰绒包裹的小橡皮球,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无缝加压的快速球)在温哥华的网球俱乐部里,室内室外各有4片用细碎石子铺就的场地,十分平整,提供会员使用。这也许同Court Tennis场地有点渊源。

本文作者 杨明训(原国家体委球类司干部,自1975年开始主管网球,1987年任国家网球队领队 至1993年退休)
地址:北京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4号院5号楼1单元702室
电话:010—87181369
邮编:100061
--  作者:tennis123
--  时间:2010/6/21 21:35:02
--  
支持你这篇文章
--  作者:田教练
--  时间:2010/6/21 22:35:17
--  回复:网球知识系列介绍之一
长见识!
深圳市越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越通网球俱乐部 Joekoe CMS 1.2 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