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 |
|
|
等级: 圣骑士 贴子:604 积分:1354 网币:0 来自:深圳 注册:2009-04-09 |
|
|
|
|
第 1 楼 |
|
[转帖]我的圈子我做主 |
今天一个聚会,明天一个Party,觥筹交错间,我们可能为排不开的应酬而烦恼;而有时候,我们又会感觉自己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座孤岛,手机里数百个电话却找不到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圈子”,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让圈子为我所用,同时不为圈子所累,是一门大学问。 人人离不开的圈子 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窘况,比如你被某个社交圈子排斥在外,即使近在咫尺,你也能感受到对方制造的距离感。反过来,当你被某个圈子接纳,你在谈话中片刻之间如沐春风,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地亲近。圈子就是这么奇妙,一个无形的边界界定了自己人——“我们”和外人——“你们”之间的距离。 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很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圈子:“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处在或大或小各种各样的圈子中,以差异化格局形成的各种人际圈子成为我们社交的“主战场”。 人人身在圈子,也都需要圈子,其意涵并不带有小圈子小团体这类词汇的贬义,而是一个中性词。通俗地讲,“圈子”可以作为关系网的变称;深奥起来看,“圈子”的状态是人际交往能力或者是“情商”高低的象征。当代人张扬自我、主张多元,每个人自我的疆界在不断拓展,即便是我们身边的人,彼此的背景、关注点、喜好以及思维方式都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不似传统的熟人社会那么切近。但人们的社交需求、社交愿望并未改变,于是将固有人际格局打破重组的各色圈子—车友会、驴友联盟、粉丝团、健身俱乐部、读书沙龙等等—层出不穷,构成了当代社会的社交新图景。 爱拼才会赢,年少时我们可能把自身的知识、努力、奋斗视作个人实力的全部。在经历了社会生活的历练后,相信我们大家都会认同,一个强大的关系网,也将为我们的“实力”倍添助力。 圈子的双重轨迹 人们像织网一样努力使自己“圈子”的半径越画越大,并出于不同目的,将“圈子”分成了双重轨迹。客户圈、工作圈、同行圈定期聚会,构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圈;QQ群、粉丝团、朋友沙龙、家庭聚会,这些以亲情友情为媒介的非功利的圈子,运行的是另外一条轨道。 开始你的“圈地”运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关系是你难以选择的:你不能选择由谁而生,也难以选择跟谁作同学,而这些关系却长久铭刻在你的记忆深处,伴随并影响你的一生。这些属于第二轨迹范畴的“圈子”因为有了血缘和“日久见人心”的考验,你不必过于用心计,只要遵守“以诚相待”、“真心付出”就能很好地维持下去。 但是我们无法回避第一轨迹的特性,因此你要运筹帷幄,做好你的圈地运动。
1、圈定你的“圈子” 有米才成炊,“圈子”要靠自己一点点构建才能成型。号称“台湾第一报人”的高信疆先生,在创立“人间副刊”之际,没人愿意为其投稿,只能自己“造米下锅”。他坚持不懈每天写20封信,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能否接到回音。坚持的结果是,“米多锅少”,于是一再扩版,最终以副刊带动了整个报纸的辉煌。而他自己的“圈子”也同时成了规模。推而广之,如果你也能每天发20封电子邮件,不怕陌生、不怕不熟,坚持不懈地与人沟通,那么你就会结识更多朋友。这些朋友联系多了,自然就成了你的“圈”中之人。
2、扩大“圈子”的疆界 就像盖好的楼盘,要想着开发第二期,“圈子”也不能一成不变。总是几张老脸相对,哪还有新鲜感?圈子也要与时俱进、也要纵深发展。现在,高信疆先生虽说已无暇每天写20封信,但他依然约束自己每天至少给新朋老友打5个电话,所以他的“圈子”还在扩大。你的“圈中人”不可能只认识你一个,不妨互通有无,带上各自的朋友扩大联盟。这样交叉共享,你的“圈子”就很容易扩张,你的获得就永远新鲜。
3、拥有不同的“圈子” 能带来更多资源、提供群体共享的美好心理感受的“圈子”,有时也会变成阻碍人迈出脚步的“套子”。别让套子套住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几个不同的“圈子”。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涉猎广泛一些、发掘自己多方面的潜能、展示自己不同的侧面,就很容易拥有不同的“圈子”。但是在这样做的同时,应该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泛交往,这样的方式往往在时间与效果上不成比例。
4、打造高质量的社交圈 从帮助个人职业发展上说,所谓高质量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急功近利。为利用他人而建立的社交圈是不长久也不牢靠的。道理不言自明,谁也不愿被他人利用。核心原则只有一个:以诚待人。你对他人的真心帮助一定会换来他人日后对你的回报,使你在遇到困难时不至于孤立无援,这才是高质量的圈子效应。若你看中某人的为人、知识或资源,可以诚恳地接近对方,如果双方都能接受认可,在交往过程中信息分享、资源共享,那么日后某些事务上的互相帮助应是水到渠成。简而言之,高质量一是对自己有帮助,二是靠得住。 经营你的“圈子” 将“经营”二字加于“圈子”之上,并非是要教人使用“手段”,而是说在拥有圈子之后如何让社交圈良性运转,用最好的方式让你的生活因为圈子变得更美好。就像无人照料的花园迟早会荒芜,缺少新鲜活力的圈子迟早会瓦解消失,从不打理自己圈子的人,迟早也会被圈子淘汰。我们需要用心去呵护自己在意的圈子,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圈子的经营法则。
1、定位你自己,对圈入座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经营圈子最重要的智慧。同事圈、同行圈、校友圈,还有根据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组成的圈子,每一个圈子的经营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明晰自己的职业方向,知道哪个圈子是值得你投入的,哪个圈子是你能驾驭的,才会收获最多。
2、80/20法则,精选你的圈子 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信息爆炸,连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渠道也空前扩展。仅新涌现的SNS(社交网络)网站就不下20种,开心网、QQ、赛我、校内、圈网……这一个个网站,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争夺着我们宝贵的时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圈进行筛选,找出自己最需要的。就像80/20法则所揭示的那样,在你的圈子中,真正能够为你所用的不过是20%!千万不要为了那80%而让自己疲于奔命!
3、舍得进行时间投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圈子需要不断培育。圈子的经营除了诚心之外,另外一个重要法则是要付出时间。现代人常感到人情淡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在亲情友情中付出的时间较之以往少了。当代社会,时间成本也是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要素,舍得进行时间投资,你就掌握了经营圈子的密钥。付出时间和真情,主动去和朋友们联系、热心帮助他人……这样人人都愿意与你交往,同时也愿意把你作为他们的朋友介绍给他人。
4、秀出自己,感染他人 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在何种圈子中都会产生一两个意见领袖。他们是一个圈子的核心人物、积极组织者。我们不必追求成为每一个圈子的领军人物,但至少应该秀出最闪光的一面,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自信。
拥有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感染他人,赢得信赖。《20岁当总裁》一书的作者董思阳,之所以能够在大多数人还懵懂的年龄拥有自己的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凭借无与伦比的自信成功进入新加坡华商的圈子。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有自信,敢于抓住难能可贵的参加华商俱乐部的机会,他或许不过是一个小小学校的快餐厅老板。
5、提供自身价值 著名留学与职业发展规划专家徐小平在任北大西方音乐史老师时,每周在家组织一次文化沙龙。俞敏洪被破例允许参与了一次聊天,其间一直在角落里坐着。当那些优秀的人在高谈阔论、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的时候,俞敏洪为他们倒茶、烧水、买方便面。终于有一天,他“做到了让别人没法离开你的地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群比我们优秀的人,争取加入他们的圈子,获得更高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可以为走向成功争取更多的支持。对此,素有地产界哲学家之称的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也有精辟的见解:人不能成为神,但可以努力成为在神隔壁的人;人很难成为伟人,但至少可以努力去成为伟人的朋友。
6、合理距离产生美好友谊 在社会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的是一群豪猪挤在一起取暖,离得太近会扎伤同伴,离得太远又没有温暖。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于是有人说“要想取得最佳的共赢,最好的办法是拔掉自己身上的刺”。但正如同拔掉刺的豪猪就不是豪猪,如果每个人都舍弃锋芒,也会失去很多的精彩。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在于:力争亲密但又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彼此不至于刺到对方又能让温暖传递。
“酒逢千杯知己少”,语出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先生,一语道出时代苦闷,也道出很深的人情世故来。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拓展、经营好你的圈子,才能让你在“事事要竞争、时时要抓紧机会”的环境中做到“圈子为我,我为圈子”的良性循环。善用你的圈子,你就会像那些优秀的呼拉圈玩家一样,稍稍运力即可让众多的圈圈轻松惬意地旋出光彩、纵情翻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