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koe | |
|
|
等级: 天使 贴子:5818 积分:21731 网币:8934 注册:2002-05-19 |
|
|
|
|
第 1 楼 |
|
【麻省理工学院简介】 |
一、概 况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与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1865年创建于波士顿,1961年迁到现在所在的坎布里奇。虽然后来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等系科,但该学院仍保持了其纯技术性质的特色,主要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办学方向是把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 MIT创建之初,只有15名学生。经过近140年的发展,现已有学生近万名,并且已被世界公认为与牛津、剑桥、哈佛等老牌大学齐名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二、现 状 MIT依靠其在自然科学、工程学、建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实力,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教育,通过优秀的教育、研究和公共服务,来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使命是通过创建者的远见卓识和后继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办学理念以及理工与人文融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验并重的办学方针来实现的。 自由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MIT产生了威廉•肖克利、保罗•塞缪尔森、罗伯特•索洛等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也使MIT拥有了最好的管理分院和能源实验室和林肯实验室等这样一些优秀的科研机构。正如现任院长查理斯•M•怀斯特所说,“MIT是一所虽不排除其它学科,但以科学和工程学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我们通过发现自然、社会、经济和审美领域的基本知识服务于国家和世界;通过与其它人协力合作,用这方面的知识迎接世界的巨大挑战;通过为有很高天赋的和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提供很好的教育,以让他们深刻地理解科学和工程学,并发展他们的能力、塑造他们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明智而有创造性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人类的进步当中去。我们可以为取得这些成就而自豪,我们也确实是这样”。 MIT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地方。学生之所以报考,是因为它除了拥有最好的自然科学分院、工程分院和管理分院外,还拥有一流的建筑与规划分院、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分院;是因为它拥有学生所需要的学位计划和课程,是因为学生们甚至新生都可以聆听到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诲,是因为学校会给学生无数的良机,让学生与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学生和教授间的关系很亲密,在教授与高才生之间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们在MIT可以同与他们相似的人——科学和数学方面的佼佼者、杰出的音乐家、运动员、企业家和团体领导者共同生活和学习。MIT能为学生提供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的资助。但“MIT并不是只要用功的学生就能念的学校”,它有高度的科学倾向和严格的必修科目:所有学生要在一年之内修完微积分和物理,一个学期之内修完生物和化学;二年级时,学生要求在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修完3种课程,同时要取得实验方面的成绩;为保证MIT学生能获得真正有意义的自由科学教育,学校规定每个学生要花8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人文和社会学科。正因为如此,在第一年,学校为缓解压力,全面采用了避免失败的成绩考核法。 MIT是一所重视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世界一流大学,它在宇宙科学、原子科学、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居美国领先地位,并因与商业界和政府的密切关系而闻名世界。MIT是高强度的、有创造力的和企业家式的。尽管它拥有一流的文艺教育计划,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些条件都不能当作投考MIT的主要原因,因为毕业生所得到的学位还是理学士,MIT的本质依然在于它的科学技术。 三、办学理念 从美国第一所学院--哈佛学院创建直到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大学教育充满着浓厚的古典和宗教色彩,经典学派的传统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美国高等教育推进了腐儒式的泥潭,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于传统的大学和学院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在反思自己教育经历的过程中曾产生了创建一所”超过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学校的想法。他指出:这样一所学校不仅仅是能传授工艺技能,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们将来在工业部门工作打好科学理论基础,并把“通过实验进行学习”作为学校的教育信条。在赠地法案的推动以及罗杰斯个人的努力下,1865年2月20日在波士顿市中心的商业图书馆响起了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堂课的铃声,MIT由此开始走上其成功之路。 一所大学的建立固然有其偶然性的方面,但它的成功却非偶然。MIT的成功源于其教师的创新意识、领导者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以及卓越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A、实用知识的教育价值观:罗杰斯认为在工业社会,学生将从趋向于有用目标的动力中获益。今天,这种教育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MIT开设的课程“适于培养机械师、土木工程师、建筑师、矿冶工程师和实用化学师”。学院还聘请了一些有创新意识的教授,如埃利奥特、爱德华•C•皮克林,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正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和这些革新者使MIT成为埋葬僵死学术的一座“坟墓”,也成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活力的源泉。这从学生的评价中也可见端倪:这里的教学方法对我们学生来说都是新颖的;我们告别了旧的、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法;我们感到老师是通过让我们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去认识它,而数学、语言和历史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越来越多,MIT的教育重点也时刻在变,但“有用”始终是MIT的核心。也正是这一价值观使MIT把重心放在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领域。 B、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是MIT的中心使命。1873年以前,机械工程一直是MIT的第一专业,之后与土木工程易位。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有成千上万英里的铁路需要铺设,还要开凿隧道、修筑桥梁、兴建公共设施,这都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此外,在一战期间,MIT还广泛增设专业,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学研究。MIT为报效祖国办起了培训陆军和海军飞行员、航空工程、无线电工程师以及其它人员的专业,广泛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研工作。一战后,为寻求资金支持,学校成立了工作合作与科学研究室。根据该室与工业界签订的合同规定,由学院派人帮助工业部门解决科研难题。对此,有些教授大为不满,认为重视实际问题会干扰理论研究,但这种做法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这个研究室逐渐发展成工业联络规划室和协作办公室,加强了与工业界的联系和相互促进。1940-1946年,MIT建立了微波雷达研究机构,1951年又建立了林肯实验室。这与1940年前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趋势也是大有关系的。在冷战日益加剧之时,国务院就前苏联干扰美国之音一事委托MIT在1950年年内完成一项“特洛伊”研究规划,这项研究促使MIT于1951年组建了国际研究中心,并于1965年成立了政治学系,这个系的不少研究工作与国家的重大决策有关。1972年,为寻求解决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机新途径,能源实验室在MIT应运而生,有65位教授和许多研究生参与了这项工作。 C、文理相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MIT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罗杰斯院长在1865年建校之初,为学院规定的宗旨之一便是"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它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沃克院长加强了课程设置中的社会科学内容,康普顿院长通过建立人文学研究室又给了社会科学以新的重要地位。刘易斯报告否定了学院要象医科和法律学校那样仅为毕业班开设适应职业要求课程的传统看法,认为:“技术的和社会的问题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人文学和社会科学必然成为人的职业所需要的部分”。吉里安院长也指出“需要在科学与人文学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从而能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所形成的障碍中找出一条道路”。因此MIT于1948年成立了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分院,后来又增设了政治学系、心理学系和哲学系,分院拥有一批人文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人文学系开设历史、文学、写作、人类学、音乐等人文课程,人文课是理工各科学生的第二主修课。内森•西林、西里尔•S•史密斯、威廉•C•格林都是MIT培养出来的著名人文学者。MIT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逊、乔姆斯基),在语言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社会科学方面,MIT也拥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一篇论述在本世纪社会科学领域中最伟大成就的文章中,曾公布了一批杰出学者的名单,其中有11人为MIT现任或离任的教师。它表明科技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已为人们所承认。这种相互影响在MIT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历来体现的很明显。格雷院长曾预言:MIT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人文学科教育的做法,“很有可能对美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也是为生活做准备。因而学生受教育的整体环境是重要的。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MIT,越来越重视文科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承担高级工作。在MIT,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MIT认为仅发展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高等教育应使个体有能力和有效地参与集体文化。因而一种整合的教育计划仍是MIT本科教育的原则。在MIT,“越少是越多”指导着本科生课程的设置,给予学生基础知识以帮助他们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与专业主题比掌握一堆事实更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专家。尽管内、外部的压力要求MIT拓宽课程,但MIT仍强调基本原理,不增加课程量。与此同时,MIT对整体课程也不断地进行评定和修改,而不是仅仅增加需要的零散饭。 MIT已经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其总体规划的最重要特点是:进行建制上的改革,即重点发展若干跨学科研究中心。在这项改革过程中,由斯特拉顿院长亲自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电子研究实验室获得了成功,为建立某些跨系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了样板。这些跨系的实验室和中心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建立起来的:新发现的科学通常总是跨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而存在,它们为理科和工科以及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并且对二者均有裨益。1966年霍华德•W•约翰逊任院长时说“学院已经到了我们的社会乐于向它提出许多要求的阶段,即要求我们大量地解决有关教育、生活、地区开发、交通运输、商业和工业、医疗乃至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等全国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特色 1、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UROP) MIT作为一所新型大学于1865年建立时就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又强调实际的操作能力。首任院长罗杰斯认为,学生应当从实在的数据中了解具体的结论。“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是罗杰斯的教育信条。他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因而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MIT强调利用实验室、工厂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让本科生从事研究活动。MIT是第一所制定"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大学。1957年,发明偏振片照相机的埃德温•H•兰德在MIT的讲座―《伟大之产生》对MIT的教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标准的大学考试和评分制度只能压抑学生成为伟大人物的潜力,学生不应被看作是不成熟的孩子,应被教授们当作年轻的同事,并应及时给他们以从事独立的、有激励性的科研的机会。为此,几年后他专门设立了一项给MIT使用的托管基金,用来从事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工作。因而1969年MIT制定了“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它给本科生提供广阔的、开放的、作为教师的初级同事参与研究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生同教师进行智力协作的计划。UROP现在仍是全美大学中最大和最广泛的计划,没有其他哪所大学在这方面能与之比肩。MIT也是唯一一所学生可在每一门可获得的学科中进行研究的大学,包括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不是仅仅限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领域。UROP向所有MIT和威尔斯利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参与研究的机会,学生可参加研究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提出或发展研究计划、建议、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写作研究结果的书面报告。UROP的项目可在学年或暑假的任何时间进行,同时也可在任何系或跨学科的实验室进行。对UROP经历的评价,在每一学期或暑假结束时由学生和教师各写一份。除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之外,UROP也适用于其它分院和各系,包括艺术、人文科学、图书馆和写作等。在研究项目的质量评估结束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奖励。教师们认为“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的学生一起工作是自己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在MIT是最重要的计划之一,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财富”。1998年度,教师从他们自己的研究资金中拿出500万美元作为参加“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的学生的工资。UROP的项目可在学年或暑假的任何时间进行,IAP是开始一个 UROP项目的最佳时期。(IAP即“独立活动时期”,在MIT是指特殊的四个星期,从1月4日到1月29日。IAP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令人高兴的使他们从学习常规中摆脱出来的休息日。学生可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日程,从事独立的课题或做一些在学期内不可能做的事情。许多教师可以尝试有创新性的教育实验,并能同学生进行非正式的接触)。本科生在MIT的五个分院和40多个跨学科实验室与中心同教师一起做研究。尽管“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的课题能帮助学生作出有关专业或职业的决定,但许多学生喜欢探索与自己专业很少有或几乎没有联系的领域。与教师合作研究是学生进研究院或就业的很好的推荐书,这项规划已使许多本科生进入了科学界。“‘大学生科研机会规划’的经历可能是本科教育最好的要素。学生只有在这种典型的情况下才能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真正的研究。这些未解决的问题相对来说更难、更使人困惑和更易失败。有时它们甚至可能没有解决的办法”。 2、企业家式的精神 企业家是美国经济改革的驱动力,他们把新的思想、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介绍给商界和市场,并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企业家的精神在MIT随处可见。即使学生对商界很少感兴趣,MIT的企业家式的精神却鼓励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努力以产生新的制度和解决方法。学生为了求知而进行研究同应用知识使之服务于社会的观念相配合导致了从实验室产生的大部分成果都能应用于现实世界。如果把MIT的研究生和教师建立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公司创造的总收入将使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第24大经济强国。MIT的校友、教师和学生在美国上千个公司的创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硅谷、美国各地和世界上的其它国家。许多公司在生物工艺学、防御工事、半导体、微电子、高级计算机和投机资本等方面已成为新兴工业的基石。为了维持和扩展校园企业家式的传统,MIT企业家中心对来自于学院的所有分院、系和校园社团群体的广泛的和处于增长中的企业家式的活动、项目和资源系列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企业家中心设计和实行新的对企业家未来的实践作铺垫的教育和研究计划。同时,校园内还有许多竞赛和奖学金鼓励学生去从事科学、技术和企业家的职业,激励学生成为有创造性的个体。 3.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研究、学术和集体生活一体化)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造就一批有批判性的、对做任何事都追求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也是 MIT的使命和所追求的目标。正规学习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MIT对这一使命的完成,为MIT赢得了声誉。21世纪高素质的学生要具备三个基本特性:判断力、知识和智慧。具备和发展良好的批判能力和理性推理能力,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科学方法,而且能获得、评价和使用信息,从而提出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发展良好的判断力,可以形成适应巨大变革的灵活性和自信心,批判性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更好地与他人共事。在某一领域不但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经验,才能把这种知识同社会的重大问题相互联系起来,对科技与社会间的互动有充分认识。所有这些也反映了MIT以实用知识为基础的教育价值观。与技术定向和知识定向的教育相区别,有结构的教育和无结构或非正规的教育的结合使MIT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素质全面的学生,为MIT赢得了广泛而良好的声誉。研究、学术和集体生活一体化、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以及同教师的互动成为MIT的一个显著特征。 五、交叉路口 MIT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一流大学,既有过要被哈佛吞并的经历,也曾徘徊于前进的十字路口。 1930年起MIT开始了从工学院向理工学院的转变。这既与当时美国的发展状况有关,也不能抹煞当时的院长康普顿的个人作用。30年代,科学和技术、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联系日益加强和明显。美国政府营业部认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是使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和手段,科学及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持续进展为基础,基础科学和工业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美国工业生产及科研水平的发展,基础科学在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直接和明显,办单纯的工科大学就日益不适应美国工业的需要。过去的一两百年,由于科学发展的速度不快,工科所用的科学基础知识是较为稳定的,工科大学过去所需的科学基础知识比较少,且可满足学生毕业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需要,所以过去开些数理化基础课程就行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比过去快,从基础理论的成果到工业上应用,需要过渡的时间大大缩短,较少和较低的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缺乏不断补充最新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几年之内的需要。因而,MIT从1930年起开始加强理科建设,注重理工结合。康普顿首先把物理系从只为工科学生教授基础课改变成培养研究生及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系科,使之更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MIT的演变历程表明,大学的办学方向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达到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相互促进。加强理科、理工结合也促进了工科的发展,提高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MIT现有工学分院、建筑分院、理学分院、管理分院和人文分院,理工结合最密切的是电气工程系,也是MIT最大的系之一。电气工程系和物理系的关系几乎到了不分彼此的密切程度,“在各系学位教学计划中,物理及数学在三、四年级的课程中日益重要,在许多新领域内缺乏基础科学的坚实基础就无法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930年,理科在MIT的地位主要是给工科开设基础课,这使第一流的科学家不相信MIT能向他们提供培养研究生及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条件。20年代末,工业已开始重视理论研究。二战对军事科技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在基础科学方面,MIT在1930-1940年加强了理科、理工结合,因而经受住了考验。 六、 未来战略 斯特拉顿院长在回顾学院的发展和成就时说,“我们决不应该忘记,大学的特有产品是学生;大学之所以存在,其基本原因便是生产这样的产品”。MIT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命运都取决于她所培养的学生,因而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是MIT的一贯传统,如何保持这个传统而又使学生对学习不至于产生厌倦情绪,以便为日后个人的创造和对社会有所建树打下坚实的基础,便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MIT既拥有一流的科学、工程学和管理计划,也有令人称赞的艺术、人文科学、建筑和社会科学计划,这为培养学生非凡的创造力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智力环境,也为21世纪的大学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前景。MIT将保持并进一步加强这种智力环境的培育。 怀斯特院长在他的报告中说,“当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国家和社会,就必须提前几年重新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研究型大学的特性。二战已远离历史,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快节奏的、全球互联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呈现出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承诺和机会。随着信息革命和基因革命的兴起和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社会将期待MIT的研究生和教师对科学和工程学进行有创造性的理解和应用,但社会也期待MIT和她的成员在世界事务的许多方面表现出日益重要的领导才能。我们已开始通过同商业、工业和政府的合作来加强自身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MIT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社会里,经济实力和国家的地位绝大部分由技术上和组织上的革新所决定,这种革新必须建立在对科学、工程学和管理进行新的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不再仅限于国家防御,也关系到经济活力、环境问题和国民保健;历史上,MIT的教育和研究使其处于优先地位,这是源于联邦政府的巨大投资和其它捐赠,而今,预算压力和国家重点的转移使政府对高等教育,尤其是MIT的拨款减少,而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继续增长。这些都表明MIT做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已走到另一个历史性的交叉路口,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使命以使她对未来的学生和捐赠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对未来社会、科学和大学自身研究的基础上,MIT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 §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 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 § 致力于学术、探究和批判精神,并擅长把工业、政府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探索、解决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 继续保证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计划。 § 致力于扩大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 § 把服务于国家作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但要认识到这需要全球性的参与、合作与竞争。 § 开拓新的财政来源,增加公民、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 这些都是确保MIT在下个世纪继续保持研究型大学地位所必需的目标,也是将给MIT带来更辉煌未来的保证。
|
|
|
有没有觉得下面的球网是彩色的? ┏━━━━━━━━━━━━━━━┓ ┃××××××××××××××××××┃ ┃××××××××××××××××××┃ ┃××××××××××××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