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优惠区 新闻动态 青少年论坛 越通论坛 精彩回顾 赛事指南 在线报名 场地设施 教练简介 在线商城 网球文摘 越通简介
用户名: 密码: 新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日历  天气预报  您位于: 首页 → 越通论坛 → 一潭活水(浏览主题)
[公告]越通国际网球学院常年招生!电话33385696![ 公告二]微信公众号:【越通体育】[ 公告三]招聘康体部经理、前台接待收银、导购
   越通论坛  → 休闲灌水 → 一潭活水 → 浏览主题
如果想灌灌水,发一些无聊的言语,可以到这里,也必须要到这里!
      一潭活水(浏览主题) 论坛版主   [精华]  [事件]  [管理]
 主题:【转帖】一本杂志的死亡
向版主报告本贴   显示适合打印的页面   将本页推荐给我的好友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刷新本页  
joekoe帅哥,在线哦!有人找吗?
  
  等级:管理员 天使
  贴子:5818
  积分:21731
  网币:8934
  注册:2002-05-19
查看 joekoe 的详细信息 将 joekoe 加为我的好友 给 joekoe 发短信 给 joekoe 发邮件 编辑这个贴子 引用并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1
 【转帖】一本杂志的死亡
原帖请移步
4月28日,《网球》杂志通过其官方App向读者发布了一条令人心碎的消息,大意是,《网球》杂志在这个媒体大变革的时代中,遭遇了转型的困惑与挑战。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决定从5月份开始停刊。杂志社开始着手退订工作。

我相信这条消息在中国网球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网球》在这个不大的市场中,一直以来都因为其文学化的报道风格受到球迷的热捧,经济效益相比其他两家网球类杂志,一直还算不错。重要的是,网球杂志聚拢了不少颇具人气的网球博主,比如高网频道的王牌解说胡力涛,比如C5的当家解说许旸,比如沪上学院派兼五星体育的解说付饶,比如现在组织国内ITF赛事的张文悦,比如现在北航雕刻时光的老板谭志廷,还比如一直用下半身写球评的我。。。。。。

毫不夸张地说,在《网球》最风光的时候,旗下的网球网注册用户达到了20万。胡力涛和付饶的文章,篇篇上万的点击率,多则达到了十几万。我们这些人也跟着沾光。后来厂商Prince看不下去了,通过《网球》找了我们几个人签约。作为非业余高手,我们享受到了职业选手的待遇。这个盛况,即使今天在IT界火爆的写作平台们,也不见得常有。这些都是2009年的事情了。

这不是显摆,而是事实,借以唤起当年那些美好的记忆。正因为记忆太美好,破碎的时候,才会有种蹉跎岁月的无奈感。

《网球》杂志的死亡是一个并不意外,但是又过于仓促的结局。据我了解,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在面临媒体转型期的时候,《网球》过于拖沓的转身速度,导致了经营方逐渐失去了耐心。一方面,这很可能是主管方湖南报业集团失去了做网球媒体市场的兴趣,干脆不玩了。

大概两个月前,我得到的消息是《网球》很可能易主,经营方国风集团玩不下去了。当时,《网球》的一位副主编还来了上海,叫上我和付饶跟一位做投资的哥们儿吃了个饭。事后我才知道,他是来找人接盘的。不过能看得出来,没有人对这块市场感兴趣。盘子不大,接起来没有滋味。

再后来就是停刊的消息发出,我们几位许久不见的老友见面的时候,嘘嘘不已。一个之于我们来说的“美好时代”就这样逝去了。

说起《网球》的停刊,还要从《网球》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来梳理。我对这家杂志相对熟悉,多位好友都在其中,自己也受益很多,而且我曾短暂地在这个团队里工作过个把月。

2003年,非典时期,《网球》创刊。主编是北大中文系的才子吴昊。我非常非常欣赏老吴,因为他身上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批北大学子的理想主义锋芒。文字了得,冷幽默范儿。他的文章往往透着一股低调到极致又闷骚到极致的味道,让你看完后想笑,又不敢大笑,还得捂着嘴偷乐。老吴身上的文人气质注定了这本杂志是一本高可读性体育类杂志。加上他有做广告公司的经历,视觉冲击力不在话下。

当时,《网球》召集了几位写作风格各异的记者。有注重情绪的,有注重数据的,整本杂志看下来,从来不会觉得疲惫。我一直以为《网球》的文字水平不在《体育画报》之下,尤其是对中国本土的网球报道上,无人出其右。尤其是从2003年—2008年,国际网坛出现了桑普拉斯,阿加西老一代天王退位,费德勒领衔的80后新生代开始逐鹿的格局,《网球》发挥了其文学化的最大功能,将这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展现得极为激烈。当费德勒的天王地位稳固之后,网坛无大事,《网球》就面临了新鲜话题日益减少的局面。清楚记得某一年,《网球》的封面有将近一半选择了费德勒。相同的场景还发生在德约科维奇称王的那一年。

对于中国网球来说,李娜拿到法网冠军之前,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虽然没有谁可以占据到top10之中,可是报道的焦点可以分散开来,李娜,彭帅,郑洁,李婷,孙甜甜,谭梦,以及不少优秀的青少年选手。当李娜坐上大满贯冠军宝座之后,媒体注意力相对发生了转移,除了李娜还是李娜。我记得光《“娜”时花开》这个标题,就被很多人重复使用过。

2004年,《网球》开始做网站,网球网。可以看做是主管层想要试水新媒体的开始。有一天,编辑元元给我打电话,说在上面开个博客呗,写着玩就行。我注册的时候,博主不超过10个人。这几个人基本可以说把网球网的写作社区带活了。付饶那时还在北体大读研究生,写的都是运动生理学角度的球评,最受欢迎。我主要是讨厌费德勒,就基本扮演了牛黑的角色。记得有一次,我黑完费德勒之后,在电脑前坐了大半天,跟牛粉互骂。后来我招架不住了,叫来了帮手一起骂。我还和付饶对骂过。骂完之后,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付饶毕业去了上海体育大学当老师,写文章的时间少了。胡力涛加入了进来,这就更不得了了。看胡力涛的球评,听胡力涛的解说,这是一个中国网球迷的标配。胡力涛的文章机智幽默,视野开阔。他早年是《精品购物指南》的头版记者,后来和王晓峰搞《音乐周刊》,所以,在文章中经常纵横,佐料丰富。

我和这些人都是因为写博客而成为好友的。我个人感觉,在网球网的博客最红火的那几年,网球网和《网球》上的声音基本代表了这个圈子里的主流意见。当然,我这么说可能有些主观化了。客观来说,其他的两家竞争媒体在网络号召力上,确实不够。“网球网博主”这个身份,还是能令人激动一下的。比如,我和胡力涛就以这个身份在北京采访了胡娜(espn曾经的女主播),回来后还写了博文。放现在来说,我也算是个网球自媒体了。

虽然,网球网发展得很好,但是《网球》并没有将其独立运营的意思,甚至广告都不太会单独招商。最有意思的是,网站一直处于托管状态(乙方还在重庆),经常发生些很小的bug,却要很费劲的协调。

现在来看,非常可惜。网球网具备很好的发展基座,但是白白错失了窗口期。没有专门的网站维护编辑,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没有商业化运作的思路,更没有对于未来模式的思考。

直到我们这些人不再写的时候,胡力涛几乎是一个人在撑这个平台。显然,长久不了。慢慢的,这个网站就凋谢了。

2010年冬天,我在北航观看业余大师杯的时候,遇见了老吴。当时,老吴问我想做互联网,他觉得杂志的广告量开始下滑,传统媒体不好玩了。我开始跟他说的是做一款基于地理位置分享的约球软件,后来他说想做体育健康类产品,最好是软件类的。正好,他有北大体育教研室的资源,可以和其科研项目结合起来。

那时,我刚从东西网出来,于是我加盟了老吴的创业团队。2011年,咕咚出现了。我们看到了这个产品,觉得穿戴设备是个思路(在当时略显超前了),但是硬件的投入过大,决定还是先做网站吧。思路就是让用户把自己的健康信息输入后,可以得到监测与回馈。这背后就是北大那边的科研成果了。

这个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后来朝着健康食谱的方向走了,再后来干脆做场馆地图吧。我觉得,老吴当时还是没想明白到底要做什么,中间的几次摇摆就能看得出来。老吴骨子里是个文人,却又不够激进。我说的激进是指没有创业者那股誓不罢休的狠劲儿。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网络产品和现有的《网球》的战略关联度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网球》的资源不能很好的移植其中。其实,这是由老吴的态度决定的,他当时就觉得网球市场萎缩得厉害,广告收入几乎是对半砍,没必要再费劲盘活。当时,《网球》的运营方还在运作西藏旅游类杂志,对《网球》的战略重视度已经没有之前高了。

战略放弃,这算是《网球》死亡的前兆了吧。

后来,我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不过,网球网却还在在有限的空间里尝试些创新。比如做视频谈话。每次大满贯前后,都会请些知名博主聊球。我主持过几次,作为嘉宾参加过几次。当时就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创谈话风格,因为没有哪家媒体会对自己的草根作者如此重视。

无奈,推广意识没有,更没有资金投入。这个小节目一直停留在小圈子玩玩的状态,就连拍摄和剪辑,也都不愿做得更精美。

网球网开始失去了与作者同乐的姿态。

中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2009年,萨芬决定在中网退役。消息放出后,老吴临时找了我们几个人,攒了本特刊《芬离》。这本杂志选择在萨芬对阵纳达尔的当天,在球场发售。当时印了一千来本,显然对火爆程度没有预估。这一千来本瞬间被抢光。在萨芬的告别战中,到处都能见到球迷拿着《芬离》让其签字的画面。那一夜,我在现场为偶像落泪,也为我们的成果而感动。也许吧,这是《网球》的一次妙笔,让竞品刊物措手不及。在这种场合下,只有传统媒体可以承载起万千球迷的热情与呐喊。这种现场交互的效果,是目前的新媒体达不到的。反而,新媒体会拉远人们与偶像之间的距离。

当传播态势出现多对一的时候,情感要素首当其冲。这是我想到的传统媒体暂且还具备的美德。

当李娜勇夺法网之后,很多人都以为可以催熟中国的网球市场。事实恰恰相反。这几年,一些我们过去常见的厂商退出了中国市场,直接导致了网球类杂志的生存窘境。李娜一个人的成功,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网球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但是,总有阵痛期。

业余网球市场开始缩水,大量资源都倾斜到了李娜那里,或者说对于中国女子职业网球来说,是个好事情。李娜带来的仅仅是对中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的思考,而不是网球文化的打造。所谓网球文化,第一个指标就是要看其市场容量的大小。

这几年,我知道的经济条件好的人都选择了长跑,而不是打球。这就很说明问题。这种内在机制的勃发,首先是市场的培育。没有人说打网球哪里好,只有人说李娜是打网球的。

中国不是网球大国,但也不是连一本好的网球杂志都养活不了吧?当然,《网球》的最后停刊和主管单位湖南报业集团也有很大关系。据说,《网球》的运营方想抽身,但是主管方说干脆别玩了,把刊号收回吧。这是令运营方始料未及的。在没有新的资本想接盘的情况下,停刊是唯一的选择了。

《网球》的死亡是多方面的原因,运营方对新媒体认识不足,固守着小本经营得过且过的心态。网球市场萎缩得较为严重,广告来源越来越少。再有,就是主管方的态度。

作为一直在关注并且曾经参与其中的人,我觉得就像失去了一个生命中的念想。不过还好的是,大家都还在北京,我们有的是机会打球扯淡。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一起吹过牛逼的小伙伴们:吴昊,张文悦,胡力涛,付饶,许旸,谭志廷,老周等等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郝亚洲 《午夜洲郎》主编 经常发布活色生香的商业不正经评论)
 
有没有觉得下面的球网是彩色的?
┏━━━━━━━━━━━━━━━┓
┃××××××××××××××××××┃
┃××××××××××××××××××┃
┃××××××××××××פ××××┃
┃××××××××××××××××××┃
━━━━━━━━━━━━━━━━━
   2014-06-21 09:50
 joekoe 的IP是:112.95.*.*  未知的系统信息 
忘山帅哥,在线哦!有人找吗?
  
  等级:论坛版主 德鲁伊
  贴子:111
  积分:230
  网币:0
  注册:2013-09-13
查看 忘山 的详细信息 将 忘山 加为我的好友 给 忘山 发短信 给 忘山 发邮件 忘山 的QQ是:0 编辑这个贴子 引用并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2
 
转型失败导致了一本好杂志的消失,非常不是滋味。
 
   2014-06-21 22:13
 忘山 的IP是:183.11.*.*  未知的系统信息 
本主题回复1贴,浏览511人次,分页: [1]
 → 快速回复:【转帖】一本杂志的死亡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关于我们 ┋  入会指南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返回顶部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6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166</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17990</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23/11/24 14:26:39<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947713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5年11月1日</font> 至今<br>
<font class=gray>网站当前版本:Joekoe CMS 1.2 F</font>
深圳市越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越通网球俱乐部  http://www.yuetongsport.com/
发邮件给我们:yuetongsport2006@126.com
Copyright(c)2016 深圳市越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0755-33385696】粤ICP备11026292号-1